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荆门市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23:01:45   浏览:850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荆门市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湖北省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


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荆门市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屈家岭管理区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

  根据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和《湖北省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的规定,现将《荆门市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实施。



荆门市民政局

荆门市卫生局

荆门市财政局

二○○五年三月三十日  

  

荆门市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缓解城乡贫困群众就医困难,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根据《湖北省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贫困群众医疗救助,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种渠道筹资,对因患大病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贫困群众给予的适当救助。

  第三条 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坚持低标准起步,逐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遵循医疗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

  第四条 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

  民政部门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计划及工作措施,审核批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群众享受医疗救助,提出医疗救助资金计划,发放医疗救助资金。

  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医疗救助资金,对医疗救助资金的使用实施监督。

  卫生部门负责指导并监督定点医疗单位设立医疗救助窗口,公开医疗优惠减免项目、标准,兑现减免承诺,为救助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鼓励和支持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等社会团体及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医疗救助工作。

  第二章 救助范围和对象

  第五条 本办法所指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对象为:

  (一)县级民政部门批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二)县级民政部门批准的农村五保户;

  (三)县级民政部门批准的农村特困户和特困优抚对象;

  (四)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需要特殊救助的对象。

  第六条 本办法所指医疗救助范围为:

  (一)急性脑中风;

  (二)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三)恶性肿瘤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重度精神分裂症;

  (五)严重烧伤;

  (六)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确认的需要救助的其它重大疾病。

  上述救助对象因工伤、打架斗殴、酗酒、交通事故等引发的住院费用、擅自到非定点医院就医发生的费用、未经批准而转院治疗发生的费用,不能享受医疗救助。

  第三章 救助标准和方式

  第七条 救助对象患上述重大疾病住院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超过1000元时, 超出部分按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的30%予以救助,全年累计救助资金不超过3000元。

  第八条 对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户等特别困难救助对象(患重大疾病未发生住院费用或个人自负住院费用不到起付线的),可在当地最高救助金额(封顶线)的30%限额内,一次性给予定额救助,不再享受按比例救助的规定。

  第九条 各类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在享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的同时,每人每年给予50元的门诊医疗救助。

  第十条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行定点医疗。救助对象患大病申请医疗救助的,必须到定点医疗卫生单位接受治疗。定点医疗卫生单位由县(市、区)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商定并挂牌。并履行以下职能和义务:

  (一)按本地基本医疗保险或合作医疗所规定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为救助对象提供医疗服务;

  (二)查验救助对象的相关证件,并登记备案;

  (三)对医疗救助对象优惠减免下列费用:

  1、免收挂号费;

  2、大型检查(单项费用超过一定数额)优惠10%-20%;

  3、普通住院床位费减半收取。

  4、规定范围内药品按正常销售价一定比例优惠。

  第十一条 已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资助农村五保户、农村特困户、特困优抚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五保户(含福利机构集中供养)个人应缴纳的合作医疗资金从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经费中列支,农村特困户个人应缴的全部资金从医疗救助资金中列支;特困优抚对象应缴的全部资金从优抚经费中列支。

  第十二条 有条件的地方,资助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大病医疗保险。资助个人缴费数额(或比例)由各地根据财政状况自行确定。

  第十三条 审核确定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时,应剔除下列费用:

  (一)医疗单位按规定应减免的费用;

  (二)合作医疗资金补助;

  (三)职工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承担补助的费用;

  (四)参加各种商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或基本医疗保险赔付(报销)的费用;

  (五)慈善基金会和其他各类社会团体以及帮困基金的救助等费用;

  (六)超出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或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所规定的药品、诊疗项目、服务设施标准范围发生的医疗费用。

  第四章 医疗救助的申请和审批

  第十四条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医疗救助对象在治疗期间或医疗终结(或出院)后一个月内向居住地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如实提供医院诊断证明、医疗收费收据、用药情况、必要的病史材料以及本办法第十三条所列各项费用的证明材料等;

  (二)村民代表会议或社区民主评议小组评议并公示,公示期限为7日。期满无异议的,3日内上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

  (三)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在7日内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上报县(市、区)民政部门;

  (四)县(市、区)民政部门在7日内对上报材料进行复审核实,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的金额;对不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并通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 大病医疗救助申请应当于医疗终结后3个月内或当年提出,逾期未提出救助申请的,不再受理。

  第十六条 建立救助对象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一次一档。

  第五章 救助资金筹集和管理

  第十七条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资金的主要来源:

  (一)财政安排。

  1、按上年度城市低保资金支出总额5%的比例从低保资金预算中列支;

  2、县(市、区)财政每年根据本地区开展农村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状况,在年初预算中合理安排的农村贫困群众医疗救助资金。

  (二)上级补助资金。

  (三)社会捐赠款。

  (四)民政部门从本级留成的彩票公益金中按10%的比例提取医疗救助资金。

  (五)其它资金。

  第十八条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资金纳入社会保障资金专户,户下设立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分户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分户,由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私分或变更用途。

  第十九条 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由政府资助缴费的资金直接从医疗救助资金中列支,五保户应缴纳的合作医疗资金,由县(市、区)民政部门提供花名册和用款指标,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从五保转移支付经费中直接划拨到合作医疗机构,或划转到相应的代理银行或资金专户。

  第二十条 大病救助资金通过银行或邮局直接发放到个人存折,或被救助对象直接到结算中心领取。

  第二十一条 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医疗补助经费,直接从医疗救助资金划拨到供养机构,集中使用。

  第二十二条 大病医疗救助工作经费按医疗救助资金总额的3%由同级财政列支。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商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共同解释。

  第二十四条 各地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5年5月1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发布《景德镇市鼓励外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合作优惠办法》、《景德镇市保护外来投资者若干办法》、《景德镇市外来投资中介人奖励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景府发[2000]16号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景德镇市鼓励外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合作优惠办法》、《景德镇市保护外来投资者若干办法》、《景德镇市外来投资中介人奖励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有关部门:
  《景德镇市鼓励外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合作优惠办法》、《景德镇市保护外来投资者若干办法》、《景德镇市外来投资中介人奖励办法》已经2000年8月9日市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二OOO年八月二十五日




景德镇市鼓励外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合作优惠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改善我市投资环境,大力鼓励市外客商来我市投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省政府《关于鼓励外省投资的若干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来投资者是指:
  (一)境外投资者;
  (二)本市以外的国内投资者;
  (三)成建制迁入本市的企事业单位;
  (四)外出务工人员回本市投资创业的。

  第三条 外来投资企业用地可以通过出让、转让、租赁等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投资科技研究、教育和社会福利企、事业,投资农业开发需占有国有荒地的,可通过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用地审批手续由市土地管理部门办理。

  第四条 外来投资者创办生产性企业和进行市场建设,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由市外经贸局或市合作办商市财政局和市土管局提出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可按照政府所获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的5%-15%予以返还,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

  第五条 鼓励市外投资采取参股、控股、联营、兼并、收购、租赁、托管、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我市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市外投资者收购国有企业,可以全部收购,也可以根据需要部分收购。收购时以资产评估价为参考,由市经贸委会同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主持,公开竞价出售,收购价可以低于净资产评估值,其中收购资不抵债企业的,可先由出售方对超过企业总资产的债务和不良资产进行剥离,然后收购。市外投资采用租赁、托管、承包等形式经营国有企业的,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运作。

  第六条 鼓励市外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产业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来景投资,注册登记公司,建立生产基地,设立经营机构。凡注册资金、投资总额、年营业额或出口创汇额较大的投资企业(项目),可应投资者的具体要求,由当地政府进行专项研究,重大投资项目可由市政府专门协调,特事特办,给予重点扶持。
各部门对外来投资者要公开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时限、收费标准,公开承诺,接受监督。

  第七条 对市政府确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出口创汇企业、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安置下岗职工人数50人以上并占全体员工30%以上的企业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城建、房管、卫生、教育等部门收取规费按标准优惠50%。

  第八条 外来投资者来我市兴办经营规模小的私营企业所上交的流转税可实行"双定"征收,一年一定,定期内不再变动。

  第九条 境外投资者将其在我市投资兴办企业所得的税后利润,用于增加注册资本或在我市再投资兴办企业,经营期不少于五年,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由财政部门在政府设立的奖励外来投资者基金中按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企业所得税40%的标准,给予奖励并可以继续享受本办法所规定的各项优惠。

  第十条 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外来投资者兴办的企业投产后三年内各项地方税收全额征收,三年后十年内每年征收总额超过前三年征收平均数的部分,根据市地税部门的核定,由财政部门在政府奖励外来投资者基金中奖励60%给企业,国家法律、法规所限制的行业不能享受。对先进技术型、出口创汇型、吸收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50人以上并占全体员工30%以上的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型企业,投资后四年内按地方税收征收数由财政部门在政府奖励外来投资者基金中奖励给企业。四年后十二年内征收总额超过前四年平均数的部分,由财政部门在政府奖励外来投资者基金中奖励60%。

  第十一条 鼓励外来投资企业再投资。新来的外来投资企业依法缴纳所得税后,凡技术改造或扩大生产资金不足的,经企业申请,政府批准,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可由当地财政将所得税部分全额拨补给企业,第三至第五年由同级财政按50%拨补给企业,用于企业发展生产。

  第十二条 鼓励外来投资者以专利、专有技术、注册商标等知识产权来景投资。以技术要素作为股权投资的,其作价金额占注册资本比例最高可达35%,另有约定的除外;外来投资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各项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享受新产品退增值税的政策优惠。依法保护外来投资企业的版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

  第十三条 外来投资者及其直系亲属的城镇户口和子女就学给予优惠办理。外来投资企业,每年累计缴纳税金5万元以上,或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均可在其企业所在地申办外来投资者本人及直系亲属的城镇户口。

  第十四条 外来投资企业所携带的非本市牌照车辆,可在本市正常使用,需要换发本市牌照的,除车检、牌照工本费外,不附加任何费用。

  第十五条 市外投资兴办企业正常经营所需流动资金贷款,金融部门应视同当地企业给予同等待遇。在本市贫困地区兴办投资扶贫实体和扶贫开发项目,可按有关规定申请上级部门扶贫贷款。

  第十六条 各级政府在评选先进单位和劳模、先进工作者时,要安排一定的名额给外来投资企业,对为本市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可由当地政府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守法经营、信誉良好、纳税额高的,可由当地政府授权有关部门进行表彰和奖励。在外来投资企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工,可以参加我市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职工可以参加各类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考核,鉴定考核合格者,可按规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第十七条 外来投资者从事个体经营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市原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景德镇市保护外来投资者若干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外来投资者的保护,进一步改善我市投资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有关部门应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改善投资环境。
  
  第三条 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挂牌上岗,持执法证执行检查任务,检查中发现一般性问题应先行教育或警告,限期整改。属经营者主观故意,且逾期不改的方可予以处罚,罚款额执行规定的最低限。

  第四条 行政执法部门在作出对外来投资者处以吊销证照,责令停产停业和处1万元以上罚款或没收其相当于该数额财物的,应在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15日内将处理决定报市政府法制局。如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由市政府责成市监察局查处。

  第五条 严格划分管理权限和检查范围,可检查可不检查的不检查,严禁同一单位多级检查、同一项目重复检查和跨区域越权执法。

  第六条 必要的例行检查应在每年初将年度检查计划报市政府法制局和企业主管部门备案;临时进行突击性检查须经市政府分管领导批准。

  第七条 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每年由市政府办公室组织新闻单位、主管部门、外来投资企业、部分群众代表座谈,当场评选最差执法部门,当选者,市政府通报批评,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

  第八条 对外来投资重点企业实行挂牌服务、重点保护,保护内容由市监察局另行制定。重点保护单位发生治安案件,公安部门要立即赶赴现场,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市外经贸局或市合作办和企业主管部门通报处理情况。重点保护企业有权拒绝除法律、法规及国家统一部署的检查外,未经市监察局和发牌单位同意的各项检查。外来投资的独资企业,享有市外经贸局、市合作办负责提供的其他各项服务。

  第九条 对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上的外来投资者,市政府发给《景德镇市外来投资者证》,任何单位和执法人员对持证人进行检查或采取任何行政处罚措施前,必须征得执法单位主要领导同意,持证者人身受到侵害时,执法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处理。

  第十条 设立"外来投资热线电话",电话分别设在市外经贸局(负责外商投资)和市合作办(负责国内投资)。热线电话节假日保持畅通。外来投资者遇到问题和困难可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寻求帮助。市外经贸局和市合作办接到热线电话后,本部门能解决的必须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通报,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景德镇市外来投资中介人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鼓励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招商引资,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介人是指为我市引进市外、境外、国外资金或引荐外来投资者来我市直接投资兴办企业和投资公益事业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 引荐外来投资者来我市直接投资或引进外来资金,按实际到位资金给予中介人超额累进制奖励:
  (一)800万元(含800万元)以内的,奖励金额为4‰;
  (二)800万元以上、4000万元(含4000万元)以内的,超过800万元部分奖励金额为该超出部分资金的6‰;
  (三)4000万元以上、8000万元(含8000万元)以内的,超过4000万元部分奖励金额为该超出部分资金的8‰;
  (四)8000万元以上的,超出8000万元部分奖励金额为该超出部分资金的1%。
奖励金额一律以人民币结算。其它币种按资金到位时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折合为人民币计算。

  第四条 凡引进资金或引荐外来投资到位并项目建成投产后,由中介人向市外经贸局(外资)或市合作办(内资)提出申请。由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市财政局会同市监察局、市计委、市经贸委、有关银行、市外经贸局(外资)或市合作办(内资)予以确认。

  第五条 对中介人的奖励金额,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能部门确认的实际到位资金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比例审定。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年初对上年度的奖励组织兑现,只奖励第一个中介人。

  第六条 奖励金额按财政管理体制由负责征税入库的财政解决,资金筹集可按受益单位为主、财政补贴及其它办法筹集。

  第七条 对中介人奖励的形式由中介人在奖励金额的限度内选择,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实物,或者是两者的组合。以实物形式奖励的,优先推荐本市房产和本地产大件商品。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市政府1997年4月9日发布施行的《关于对引荐来我市投资中介人的奖励办法》同时废止。










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保定市食品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保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保定市食品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

保市政办〔2006〕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保定市食品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0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保定市食品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
暂 行 规 定

  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明确食品安全职责,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的通知》(办字〔2005〕21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各级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食品安全职责>的通知》(办字〔2004〕169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各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职责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主要职责为:
  (一)组织贯彻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制定和发布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
  (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并组织考核、奖惩;
  (四)建立职责明确的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配备足够的监督管理力量,完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手段,保证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经费;
  (五)组织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
  (六)依法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食品安全职责。
  二、有关部门(机构)食品安全职责
  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食品安全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主管负责人对分管工作中涉及食品安全事项负分管领导责任。
  (一)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机构)主要职责为: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2、定期向当地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报告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3、依法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认真排查事故隐患,防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4、按照职能分工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5、依法查处违反食品安全的行为;
  6、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协同组织事故救援,减少事故危害和损失;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食品安全职责。
  (二)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机构)具体职责为:
  1、农业部门。负责制订和完善农产品安全标准并组织实施;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地环境评价,加强农药、肥料(主要为复混肥)、种子、农机及农机零配件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依据国家农业和行业标准,对无公害产品基地管理和无公害产品认证组织工作;对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开展采收前  检测和对进入市场前的农产品开展检测;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开展绿色食品的质量监督、认证、年检;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制度,把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关。
  2、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认真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计量监督等工作;采取生产许可、强制检验、加贴(印)QS标志等措施;围绕原材料进厂把关、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检验设备与能力、环境条件、储运、包装等方面对企业生产条件进行审查,强化对加工食品企业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无证生产、销售的违法行为。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依法取缔无照经营行为;依法加强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督促引导食品经营单位建立健全购销台帐,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依法对食品商标标识、包装标注、广告宣传等进行监督管理;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卫生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对餐饮单位,包括各类宾馆、饭店、餐馆、酒楼、饮食店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卫生日常监管和卫生许可证发放的监督管理;对学校、幼儿园和单位集体用餐场所的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对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并采取控制措施;依法查处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5、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组织协调,依法组织开展重大事故的查处工作。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起草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组织制定并监督实施食品安全工作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依法行使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职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依法组织开展食品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的专项执法监督活动;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食品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对同级政府有关部门及下级政府落实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监督考核;对食品源头污染治理进行综合监督和检查,监督食品市场准入条件和标准的落实;对重点品种作出评价、公示,综合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并定期向社会发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它食品安全职责。
  6、公安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案件,查处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查处暴力抗法事件。
  7、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宏观调控全市食品行业发展,制定食品发展规划及食品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规划;提出食品行业改革发展意见;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制定粮食储备计划。
  8、商务部门。负责对食品流通、加工业的行业指导和管理,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行业自律机制,实施上市销售食品安全市场责任制,建立具有保障食品安全质量、符合环保要求的销售网络体系,建立健全食品流通、加工领域有条件企业严格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检验、执法机关监督抽检和商务部门定点检测机构抽检相结合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监督管理生猪定点屠宰,依法查处经营病害肉、注水肉案件;负责生猪及牛、羊屠宰定点管理,确保“放心肉”工程的实施;加强酒类商品的生产、销售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好酒类批发许可证的初审、酒类零售许可证的审核及发放工作;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酒的违法行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调味品的生产、销售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9、监察部门。负责对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中给国家、集体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有关责任人按照管理权限查处 。
  10、财政部门。负责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配合有关部门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负责对食品安全监管经费投入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1、林业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果品安全标准并组织实施;对果品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产地环境评价;对果品从生产投入品、基地建设、生产管理、质量检验到上市的全过程管理;对果品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无公害果品的初审工作;对无公害果品实施采前检测,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发放无公害果品标识,把好果品市场准入关,确保果品食用安全。
  12、畜牧水产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畜、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组织实施,对畜、水产品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地环境评价,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生产投入品的监管,对无公害畜、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产地认定的初审和无公害畜、水产品认证的组织工作,对无公害畜、水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的各类畜、水产品和进入市场的畜、水产品进行检测,把好畜、水产品市场准入关;组织开展水产养殖用药的监管,加强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整治;负责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负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防疫监管。
  13、教育部门。负责加强学校、幼儿园集体用餐的食品安全管理,依法做好督查和指导工作。
  14、粮食部门。负责粮食储存安全管理,粮食质量标准管理,粮食市场管理;对“放心粮油”、“放心粮油企业”进行组织初审工作;配合质量监督、工商部门对粮油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15、市场建设部门。负责制定全市市场布局规划、市场建设,组织市场论证,负责市场登记工作;负责对所辖市场经营活动的日常管理,配合有关执法部门或受执法部门委托对市场经营者违法违章问题进行查处,消除危害食品安全的隐患;负责市场培育开发,引进现代化商业业态,推动市场上档升级;负责市场统计与分析;组织市场检查评比、验收。
  16、供销部门。负责指导系统贸易批发市场建设;对系统商场、旅游、饮食等服务业的管理规划;对农副产品经营的组织、 协调和管理;对流通领域盐业行政管理和盐政执法,食盐专营、批发、零售的监督管理和许可证管理;对全市盐及盐制品质量检测和管理,市场工业用盐的归口经营;依法打击私盐违法活动。
  17、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对列入进出境检验检疫目录内进出口食品实施检验检疫;对进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它检疫物及其装载容器、包装物、运输工具的检疫;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实施卫生注册、登记。
  18、环保部门。负责工业点源污染防治;组织编制全市环境保护规划。
  19、民宗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清真食品生产经营;查处制售假冒清真食品行为。
  三、行政责任追究制
  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及管理权限,负责追究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人的行政过错责任。市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过错责任调查,依法实施责任追究,市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为行政责任追究制的督办部门。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
  1、在行政许可过程中,不符合法定条件而予以许可,致使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食品安全条件的企业进入生产、经营环节,并造成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的。
  2、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过程中,不按法定职责实施执法检查的或不按法定程序对本辖区内容易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设施和场所进行严格的日常执法检查,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隐瞒、包庇、袒护、纵容,不予制止和纠正以及其他违反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的。
  3、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过程中,应当采取行政强制措施而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产生不良后果的。
  4、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对应当予以制止或者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以制止或不给予行政处罚的;违反法定程序进行行政处罚的;擅自改变处罚的种类或幅度,以罚款代替其他行政处罚的;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的;其他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
  5、阻挠和干扰执法部门正常的监督执法活动,致使本地形成假劣食品集散地,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
  6、不及时受理、调查、处理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举报造成不良影响的。
  7、在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发生时,未采取有效措施,不听从统一指挥或行动迟缓不力,不及时上报信息,造成事故扩大的;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的。
  8、在通报、报告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材料工作中,瞒报、迟报、谎报的。
  9、依据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制定的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应当追究监管责任的。
  10、其它应当依法追究食品安全责任的行为。
  (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方式分为:
  1、责令做出书面检查;
  2、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3、通报批评;
  4、行政赔偿;
  5、建议调离监管工作岗位;
  6、行政处分;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1、主动、及时纠正行政执法过错行为且未造成后果的;
  2、主动挽回损失或者有效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
  3、有其它主动表现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1、强迫、唆使他人违法违规的;
  2、串供或者伪造、销毁、隐匿证据的;
  3、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4、包庇同案人员或者打击报复批评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它人员的;
  5、有其他干扰、防碍组织审查行为的。
  (五)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