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城乡特困家庭实施救助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0:03:54   浏览:815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对城乡特困家庭实施救助的决定

山西省大同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对城乡特困家庭实施救助的决定
(2004年4月17日大同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使我市城乡特困家庭在生活上得到基本救助,特作如下决定:
一、本决定所称城乡特困家庭是指享受城镇人口低保待遇中因病致贫家庭、单亲家庭、特殊残疾人家庭和“三无”对象(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扶养人的居民)以及农村年人均纯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家庭。
二、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大力筹措特困家庭救助资金。其来源由市、县(区)财政在预算中适当安排,并动员社会捐助,广泛筹集。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民政实施,财政监管的办法,切实用好、管好这部分资金。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三、在城镇要积极实施“分类施保”的救助办法,对低保对象中重、特大疾病患者在就医时要给予医疗救助;对特困低保对象的家庭子女在就学时要给予适当补贴;对低保对象中残疾人员在保障时要给予倾斜;对低保特困家庭基本住房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城镇廉租房制度。
四、对农村特困家庭的救助,要重点解决他们的就医看病难、子女上学难和吃穿难的问题。要把农村特困家庭的基本救助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从提供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入手,切实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五、教育、医疗卫生、供热、供水、供气、房管等部门和单位以及有条件的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承受能力,对城镇特困家庭的救助要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减免其有关费用。要广泛调动全社会关心救助特困家庭的积极性,帮助城乡特困家庭尽快走出困境,渡过难关。
六、要加快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千方百计扩大特困家庭成员的就业。凡新用工单位都要预留一定比例的岗位,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特困人员就业。劳动保障部门应对特困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优先推荐就业。人事部门要帮助特困家庭的大、中专毕业子女优先就业。要继续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特困人员的就业技能,帮助其优先就业和再就业。要引导和鼓励他们转变择业观念、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要特别关注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切实加大监察和清欠的力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七、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和各级干部都要从关心特困群众疾苦、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同时,对特困家庭救助实行动态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本决定的贯彻落实,为特困家庭排忧解难。要把做好特困家庭工作这一“生命工程”当作大事来抓,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进而从根本上维护广大特困群众的利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出口退税款退回适用预算科目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出口退税款退回适用预算科目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4年5月28日  财预[2004]9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中心支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便于各地国库正确办理出口退税账务核算,现就出口退税款退回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属2003年12月31日前(以出口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的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在2004年1月1日后发生退税款退回情况的,统一在“归还出口货物增值税退税欠款”科目(科目编码:010303)作冲销处理。
  二、从2004年1月1日(以出口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起发生的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出现退税款退回情况的,应按中央与地方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的分担比例,分别冲销中央和地方的“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科目编码:010301)。
  三、以前年度及2004年1月1日以后,出口货物退消费税出现退回情况的,均在“出口货物退消费税”科目(科目编码:020301)作冲销处理。
  四、各级国库办理出口退税款退回时,应按照预算收入退库退回业务处理。
  五、本通知下发前各地做法与上述规定不一致的,请按上述规定办理账务调整。


全国总工会、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关于恢复与加强职工疗养事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全国总工会 卫生部 等


全国总工会、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关于恢复与加强职工疗养事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全国总工会、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总局



建国以来,在党和毛主席的关怀下,随着劳动保险条例的实施,职工疗养事业有很大的发展。“文化大革命”以前,在卫生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全国县、市以上各级工会组织举办的疗(休)养院(所)已有三百多处,床位五万多张,每年大约有十五万职工进行疗养。这对治疗职工慢性
病,增进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工会举办的疗(休)养事业改变所有权、改做他用的现象相当严重。
为了适应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根据邓副主席在工会“九大”致词中提出的“工会要努力保障工人福利”的精神,对职工疗(休)养事业的恢复、整顿和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凡县、市以上工会组织举办的疗(休)养事业均应恢复、整顿,加强管理。对被占用或改做他用的,应请示地方党委收回。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交还者,由使用单位给工会新建同等规模的疗(休)养院(所),或用数量、质量相当的房屋、设备抵偿。
二、凡属原疗(休)养院(所)的医务人员、医疗设备、交通工具、房屋宿舍,以及所有物资财产一律不得再调出。对已调出调入的医务人员、医疗设备、交通工具等,应本着继续办好疗(休)养院(所)的原则,由交接双方协商解决。
三、有关疗(休)养院(所)医务人员的配备、培训、晋升以及医药、医疗设备的分配等问题,由地方有关部门纳入计划统筹解决。
四、省、市、自治区总工会应加强对疗(休)养事业的领导和管理。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可设立专管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这项工作。
五、关于一九七九年疗养事业的经费已由国家财政拨款,具体分配数额,由全总核拨各省、市、自治区总工会掌握使用。
六、省、市、自治区总工会对收回的疗(休)养院(所),在恢复、整顿过程中,应本着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少花钱、多办事,严防铺张浪费。



1979年5月17日